• 砂岩中自生浊沸石的形成条件及其地质意义

    邢顺全,张书贵

    松辽盆地下白垩统下部地层中所发现的浊沸石,产于由长石、石英及酸性喷发岩岩屑所组成的混杂砂岩之中,呈胶结物形式,是一种典型的自生矿物,其埋藏深度多在3000米以上。它的出现,在勘探初期,对于粗略评价生储层,研究其纵向演变规律,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1982年02期 7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285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75 ]
  • 美国旋转钻机超过4000台

    马启贵

    <正>据美国休斯工具公司报导,到1981年6月22日止,美国有4008台旋转钻机在工作,使得旋转钻机数第一次超过4000台,这个数字比1981年6月以前多109台,比1980年同期多1119台。

    1982年02期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9 ]
  • 二连盆地巴彦花组介形类化石及其时代讨论

    张莹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巴彦花组地层和介形美化石组合面貌;重点论述了时代归属问题,认为该组与蒙古准巴音(дэунбаинская)组相当,时代应属早白垩世。 文中描述新种七个,附图版四幅。

    1982年02期 8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4 ]
  • 分层开采矿场试验初步总结

    王启民,宋永,訾卫平

    本文阐述了大庆多油层砂岩油田的一个试验区的注水开发方法。 试验表明,各油层以及单一油层各采油井之间的不均衡开采是多油层砂岩油田注水开发的基本特点。依据这一特点,试验区在高产稳产期划分为三个阶段:高渗透率油层为主要开采对象的阶段;分层挖潜中渗透率油层接替阶段;加密井网低渗透率油层接替阶段。由于相应采取了合适的分层开采工艺和调整措施,减缓层间干扰,使各类油层储量逐步地充分发挥作用,产量互相接替,使试验区最近十年来采油速度一直保持2%,单井产量稳定,含水上升率低于2%,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通过实践和理论研究形成了一套“早期分层注水,保持压力采油,实行接替稳产”的分层开采的开发原则和方法,对大庆油田的开发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1982年02期 96-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6 ]
  • 深井电泵采油的选井、选泵及泵效分析

    潘锡阁

    本文根据国内外一些参考资料,结合油田实际情况,介绍深井电泵的选井、选泵计算方法,并结合实例对泵效做了初步分析。

    1982年02期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 低渗透率夹层对厚油层水淹特征的影响

    李保树

    本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油层纵剖面内的水驱油运功,重点分析夹层对厚层水淹特征的影响,文中给出了一个描述夹层作用的无因次数,最后一部分研究水淹厚度的变化特征。

    1982年02期 11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2 ]
  • 巴什基里亚石油工业五十年

    张克友

    <正>1982年5月16日是巴什基里亚石油工业五十周年,巴什基里亚石油工业发展历史可划分力三个阶段。 1.1932~1945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在伊圣拜发现和投产一些礁块油田。这些油田而积小储量小,主要以溶解气驱或重力驱的方式开发,井网一般为3~4公顷/井。这个阶段总进尺为100万米,其中探井进尺50万米,采油量力1200万吨。

    1982年02期 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9 ]
  • 苏联曼恰罗夫高粘油田注水开发

    赵子亨

    本文概述了苏联曼恰罗夫油田注水开发及调整工作的作法,并对其实际开发效果与设计指标进行了对比。

    1982年02期 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4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8 ]
  • 世界最大的CO_2非混相驱油矿场试验

    黄仙英

    <正>据美国《油气杂志》1982年第一期报导,美国的第三大油田威明顿油田,既是一个多断层,多油层的疏松砂岩油田,又是高粘度、高相对密度的低饱和油田。油田面积60平方公里,可采储量6.5亿吨,生产层由七个油层组组成,层段厚度达1200米,可细分为

    1982年02期 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5 ]
  • 胶束溶液增注技术

    姜言里,孟繁儒

    胶束溶液处理注水井是一项新的增注措施,大庆油田由1974年至1980年共试验168口井,结果表明,在单井用量10~12米~3的情况下,日注水量增加40~50米~3,处理成功率送70~30%;新转注井和油水过渡带稠油井的处理效果尤为显著。 本文阐述了增注原理、胶束溶液配制及注入工艺。

    1982年02期 127-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7k]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大庆油田套管损坏因素的探讨

    刘子晋

    大庆油田从投入开发到1981年底,油、水井套管损坏井占投产井数的9.8%。套管损坏井的分布规律是:构造高点多而集中;翼部少而分散,东翼少于西翼;断层附近多而一般地区少;水井多而油井少。初步研究认为,套管损坏与断层分布和地层泥岩有密切关系。 高压注水导致套管损坏加剧。主要是:高压层挤压低压层,低压层产生横向流动;高压注水压开油层原生裂缝,引起油层破裂,加剧层间水窜。 断层的现今复活运动对套管损坏十分明显,断层的现今复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断层面充水产生“润滑”,有利于岩块活动。第二,断层两侧地层压力不平衡,达到足以移动岩块的一定能量。 大庆油田萨零组底~萨二组顶泥岩是损坏套管的“危险段”,存在两层膨润土层,富含蒙脱石,遇水体积膨胀可达28~68倍。 利用材料断裂力学原理计算出:水井放喷作业引起疲劳裂纹扩展的压力界限(门槛值)为45大气压。

    1982年02期 13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5k]
    [下载次数:142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90 ]
  • 微侧向测井的边界积分方程解法

    唐永福

    本文着重介绍对微侧向测井问题所采用的数学模型以及用边界积分方程进行求解的方法,并给出了部分计算结果。

    1982年02期 14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4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7 ]
  • 阿塞拜疆石油化工学院的地球物理测井科研方向

    赵耀五

    <正>1、从五十年代末起,这个学院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教研室在C.R.李特维诺夫教授领导下,开始研究随钻测井。一方面从理论上研究随钻电法则井的可能性并选择最有利的通道,另一方面,也就随钻电测井的一些问题开展了电解模拟试验。这个研究组收得

    1982年02期 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