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

  • 泥岩超压释放深度和次数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杨涛;

    在泥岩超压形成机制和条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泥岩超压形成与演化规律的研究,建立了一套泥岩超压释放深度和次数的研究方法,利用此方法通过理论计算对泥岩超压释放深度和次数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到泥岩超压是其压实过程中的阶段产物,只有当压实成岩达到一定程度后方可形成,当超过泥岩破裂极限后便发生破裂超压释放,超压降低以致消失。泥岩超压释放主要受压实速率和欠压实程度的影响,随着压实速率和欠压实程度增大,泥岩超压释放深度逐渐减小,压实速率对泥岩释放深度的影响较欠压实程度对泥岩超压释放深度的影响大,尤其是当压实速率小于0.0005时,这种影响程度更大。泥岩超压释放次数也主要受压实速率和欠压实程度的影响,随压实速率和欠压实程度增大,泥岩超压释放次数增多,在压实速率小于或等于0.001和欠压实程度(声波时差)小于500μm/s时,泥岩超压释放次数增大幅度相对较小,在压实速率大于或等于0.001和欠压实程度(声波时差)大于500μm/s时,泥岩超压释放次数增大幅度相对较大。

    2007年04期 No.122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22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00 ]
  • 苏仁诺尔断裂伴生和派生裂缝垂向封闭性形成时期研究

    徐广军;崔广学;

    在古裂缝面压力和古镜质体反射率恢复的基础上,对苏仁诺尔断裂伴生和派生的未完全闭合倾斜裂缝和垂直裂缝于大一段盖层内的垂向封闭性形成时期进行了恢复,结果得到未完全闭合倾斜裂缝于青元岗组沉积初期于大一段盖层内开始形成垂向封闭性,与南一段源岩大量排烃期近于同期,对于封闭南一段源岩生成排出的油气是有效的。苏仁诺尔断裂西南部伴生和派生垂直断裂缝在古近纪早期于大一段盖层内处于二氧化硅或碳酸盐第一个沉淀带内垂向封闭,之后二氧化硅或碳酸盐溶解垂向开启,目前又正进入二氧化硅或碳酸盐第二个沉淀带内形成垂向封闭。而苏仁诺尔断裂东北部伴生和派生的垂直裂缝于新近世末期至现今于大一段盖层内才开始进入二氧化硅或碳酸盐第一个沉淀带形成垂向封闭性,不仅晚于南一段源岩大量排烃期,而且封闭时间短,对于封闭南一段源岩生成排出油气的有效性差。

    2007年04期 No.122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14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3 ]
  • 松辽盆地白垩系火山岩类型与鉴别特征

    郑常青;王璞珺;刘杰;舒萍;刘万洙;黄玉龙;唐华风;

    依据127口钻遇火山岩探井和盆缘剖面研究资料,提出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及沉积岩、变质岩的分类方案,将火山岩类划分为火山熔岩、火山碎屑熔岩、火山碎屑岩和沉火山碎屑岩四类。根据火山岩化学成分、斑晶矿物组合和结构构造等区分具体岩石类型,依据火山岩出现的频率和厚度确定出松辽盆地北部常见、典型火山岩类型20种。从深层火山岩勘探的实际入手,从岩石的颜色、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裂缝等特征详细描述了这20种火山岩类型和鉴别特征,并附有42张特征照片和简要说明,以期促进松辽盆地火山岩命名与鉴定研究,进而直接应用于火山岩的油气勘探。

    2007年04期 No.122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1K]
    [下载次数:714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85 ]
  •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岩性分类方案

    王璞珺;郑常青;舒萍;刘万洙;黄玉龙;唐华风;程日辉;

    在分析国内外火山岩分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基础上,依据对近15年来大庆深层127口钻遇火山岩探井和盆缘剖面的研究资料,提出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及沉积岩、变质岩的分类方案。将火山岩类划分为火山熔岩、火山碎屑熔岩、火山碎屑岩和沉火山碎屑岩四类。前两者是冷凝固结成岩,其孔渗等物性特征与埋深无关;后两者为压实固结成岩,其物性随埋深增加而变差。珍珠岩、黑耀岩和松脂岩等玻璃质熔岩以酸性为主,中基性者也常见。隐爆角砾岩和具熔结结构的岩石均属于火山碎屑熔岩类。

    2007年04期 No.122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406 ] |[引用频次:192 ] |[阅读次数:72 ]
  • 绥滨坳陷东荣组砂体输导天然气能力综合评价

    张立含;付广;周广胜;

    为了研究绥滨坳陷东荣组砂体输导天然气的能力,根据砂体的发育程度(砂地比)和渗透率特征,定义、求取了砂体输导天然气能力评价参数。得到绥滨坳陷东荣组砂体输导天然气能力评价参数值为0.01~0.21,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坳陷东部,由此向西砂体输导天然气能力评价参数值逐渐减少。通过定义求取气藏天然气聚集效率,对中国11个以砂体为主要输导通道的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聚集效率值进行了计算。通过中国11个以砂体为主要输导通道的大中型气田砂体输导能力评价参数与天然气聚集效率之间关系研究,得到绥滨坳陷东荣组高效、中效和低效砂体输导层输导天然气能力评价参数评价标准,据此评价标准可以得出东荣组砂体输导能力中效区位于坳陷东部,低效区位于坳陷西部。结合研究区圈闭条件,综合研究得到绥滨坳陷东荣组天然气较有利区位于绥滨坳陷福兴斜坡及东部斜坡带的东南部。

    2007年04期 No.122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下载次数:12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3 ]
  • 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邵英梅;冯子辉;

    徐家围子断陷位于松辽盆地北部,断陷发育期火山活动强烈,早白垩世营城组火山岩分布最为广泛,是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的重要储层类型。综合应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荧光元素分析以及X衍射等手段,对该区营城组火山岩化学特征和岩石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细致研究,指出化学成分类型主要为酸性,火山岩系列属于亚碱性中的钙碱性系列。划分为熔岩和火山碎屑岩2大类8个亚类的火山岩类型。同时探讨了该类气藏岩性的特殊性以及由此导致的储集空间和演化的特殊性,普遍发育的碱交代作用揭示深层火山岩的储层演化具有深部热流体参与的新机制。

    2007年04期 No.122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37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85 ]
  • 江汉盆地新沟嘴组砂岩孔隙结构与产油潜力

    卢明国;童小兰;

    针对江汉盆地古新世新沟嘴组砂岩储层具有中孔中渗—低孔低渗的特点,采用压汞、铸体薄片及物性分析等技术,以试油产量为依据,对孔隙结构类型进行了划分,揭示了砂岩储层各类孔隙结构与产油潜力的内在联系,指出喉道的大小是控制油层产量最重要的因素,为该区储层储集性能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2007年04期 No.122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22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86 ]
  • 苏仁诺尔断裂带含片钠铝石砂岩储层物性特征及成因

    曲希玉;刘立;高玉巧;邵红军;许岩;刘剑营;

    CO2是一种可溶于水进而形成酸性流体的"活性气体"。在酸性流体条件下,一些矿物发生溶解,而另一些矿物发生沉淀,使砂岩的孔渗发生改变。苏仁诺尔断裂带CO2流体在与砂岩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了片钠铝石和铁白石的自生矿物组合,导致研究区含片钠铝石砂岩储层物性变差。分析CO2流体与砂岩的相互作用发现,片钠铝石含量较高是储层物性变差的直接原因,而片钠铝石生长时间晚于其它自生矿物且在充填孔隙后没有发生溶蚀是储层物性变差的根本原因。

    2007年04期 No.122 35-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241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87 ]
  • 渤海湾盆地喜马拉雅运动幕次划分及演化特征

    吉双文;

    从构造运动的一致性入手,运用构造运动与沉积环境、火山喷发之间的关系,综合各油田对所在坳陷或凹陷的认识,提出渤海湾盆地喜马拉雅运动划分为侯镇幕、济阳幕、东营幕、渤海幕的新观点。指出其在四大沉积期内存在孔二段、沙河街组四—三段、沙河街组一段—东营组三套烃源岩,相比而言沙河街组四—三段的烃源岩分布范围大生烃能力强,整体上具有沉降中心由南向北和由西向东迁移的沉积演化特征。

    2007年04期 No.122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下载次数:347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72 ]
  • 砾岩储层微观测试技术在徐家围子气藏研究中的应用

    洪淑新;邵红梅;王成;年喜;

    深层砾岩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研究难度远大于常规砂岩储层,分析研究方法上也有别于常规砂岩。采用大直径岩心物性分析、铸体酸溶扫描电镜孔隙结构研究、激光共聚焦微裂缝测试等先进技术结合偏光显微镜鉴定和岩心扫描技术,对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四段砾岩储层微观特征进行了综合测试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填隙物的数量及充填方式是徐家围子断陷砾岩储层储集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砾岩虽以细-中砾为主,且普遍含砂,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较低,但产能较好,新的综合测试技术发现了大量以前没有确定的普遍发育的有效微裂缝,且中砾岩中裂缝发育程度好于细砾岩,这是使储层渗透率得以改善的原因。

    2007年04期 No.122 43-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下载次数:254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106 ]
  • 苏德尔特构造带特殊储层成岩控制作用研究

    毛庆云;张民志;姜洪启;潘会芳;王平;

    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凝灰质特殊储层表现为强成岩作用下特殊蚀变矿物的混杂共生组合特征,该文重点对其特殊储层成岩蚀变与物性控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该区成岩作用的特殊性在于:还原、pH碱性条件、富Fe2+以及富碱金属钠元素的流体环境下的火山凝灰岩以及含火山凝灰质的砂泥岩成岩蚀变,受构造和断裂影响明显,柯绿泥石、钠板石、钠长石化、菱铁矿等混杂共生组合对成岩物性具有很大的控制作用。

    2007年04期 No.122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下载次数:131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90 ]
  • 断层垂向封闭演化史及其研究意义

    张喜;王贵文;

    在断裂垂向封闭机理及评价标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断裂垂向封闭性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建立了一套断裂垂向封闭性演化史研究方法。以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苏仁诺尔断裂为例,对其在大一段盖层内垂向封闭史进行了研究,得到苏仁诺尔断裂西南部在大一段盖层内垂向封闭于伊敏组沉积末期形成,之后垂向封闭性逐渐增强至今。东北部在大一段盖层内垂向封闭于大二段沉积末期形成,但在伊敏组沉积时期因断裂活动开启,伊敏组沉积末期又开始形成垂向封闭,逐渐增强至今。苏仁诺尔断裂在大一段盖层内垂向封闭性形成时期略晚于南一段源岩大量排烃期,仍可封闭住南一段源岩生成排出的大量油气,有利于油气聚集与保存。这可能是造成该区油气主要沿苏仁诺尔断裂附近分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2007年04期 No.122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下载次数:30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65 ]

综合信息

油藏工程

  • 喇萨杏油田河道砂岩厚油层夹层分布特征

    付志国;石成方;赵翰卿;张永庆;

    通过对油田河道砂岩厚油层内部夹层的分布状况及河流相沉积环境中夹层的成因分析,结合油田目前夹层识别的技术现状,将河道砂岩厚油层内部夹层划分为单元间及单元内两大类。通过单砂体到单一点坝再到砂体内部夹层的描述思路,实现了侧积夹层的三维数字化表征,建立了水平状夹层三维地质模型,在储层深层次描述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分别描述了它们的分布特征及其在油田开发中的作用,指出了夹层研究的主攻方向。

    2007年04期 No.122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421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81 ]
  • 注水过程中油层结垢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钟平;陈瑛;石红燕;高立新;

    油层结垢是大庆外围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地层伤害的原因之一,该文探讨了油层结垢的机理以及垢物质类型;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岩心孔隙内结垢前后孔隙度、孔隙结构的变化规律,同时,通过岩心流动实验,研究了油层内结垢对地层的伤害程度。结果表明,油层结垢使岩心大孔隙数量减少,小孔隙数量增加,尽管油层内结垢程度较弱,但是对低渗透储层的伤害却不容忽视。

    2007年04期 No.122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448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68 ]
  • 油田年产油量与含水率预测方法

    鲁建中;

    油田产量出现递减以后,无因次累计产量与无因次时间在直角坐标中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斜率为1的直线,用这个直线方程可以预测任何油气田的产量变化动态。将这个无因次方程与甲型、丙型水驱特征曲线相结合,得到了两个预测油田含水率变化动态的经验公式,用这些公式预测油田含水率变化,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在介绍这一预测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国内外2个油田开发实例比较详细的说明了上述预测方法的应用过程,预测结果表明,与油田实际开发指标相吻合。

    2007年04期 No.122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438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49 ]
  • 萨中开发区萨零组油层开发试验研究

    吴凤琴;隋新光;佘庆东;

    萨中开发区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萨零组储层作为高含水后期开发的接替潜力资源,具有一定的油气丰度。室内实验和现场实践证明,萨零组油层属低渗透、强敏感性储层,需添加粘土稳定剂才能实现注水开发;萨零组油层原油粘度大、储层物性差、自然产能低,需要进行防膨压裂才能获得较高产能。试验通过添加粘土稳定剂技术改造萨零组油层,取得了较高的产液能力,初期平均单井日产油达2.0t以上。针对萨零组储层,粘土稳定剂有效地解决了强水敏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注水开发效果,证实了萨零组储层注水开发的可行性。

    2007年04期 No.122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133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2 ]
  • 油水运动追踪技术在高含水后期油藏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陈景霞;张平实;李翠玲;唐文峰;余碧君;

    高含水后期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多数油井已是高含水,如何精细地描述储层内流体的运动、判断油井的主要来水方向、识别无效注水井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介绍了油水运动追踪技术的方法,此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数值模拟中高含水后期无效注水的识别和不同层段、区域动用程度的确定等问题,可以更精细地掌握在不断变化的开采过程中,每口水井的注入水或某些层段、区域流体的渗流行为和特征。其基本原理是应用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一个概念模型,通过示踪剂选件分别对每口注入井定义不同的水相示踪剂,对不同层或区域内的原油定义不同的油相示踪剂,通过分析模拟计算结果可识别无效注水井、识别某生产井的主要来水方向并能定量给出地层感兴趣区域内储量的动用情况。

    2007年04期 No.122 70-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下载次数:247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81 ]
  • 徐深气田升平开发区火山岩气藏几个开发技术经济界限探讨

    于士泉;罗琳;李伟;徐庆龙;

    气田生产出的天然气中常常含有一些液相物质。若天然气没有充足的能量把液体举升出地面,液体将在井中堆积形成积液,影响气井的生产能力。积液有时会完全压死气井,所以气井要有一个合理的采气速度。从经济方面考虑也要有一个经济极限产气速度和井网部署。依据升平开发区火山岩气藏实际地质动态特征,综合应用气藏工程、采气工程、经济评价和气藏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气井临界携液产量、单井布井产量界限、布井经济极限井距和气藏合理采气速度等气藏开发技术经济界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证。为了更好的开发火山岩气藏,提出可行的开发技术经济界限解决方法,结果表明确定的界限参数符合气藏实际的生产情况。

    2007年04期 No.122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338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73 ]
  • 徐深气田火山岩气藏气井试采模式建立

    王长根;唐亚会;邵锐;毕晓明;

    徐深气田火山岩气藏处于勘探开发早期阶段,主力产气层位为营城组火山岩储层,受火山喷发多期性的控制,火山岩气藏岩性岩相变化较快、储层致密且非均质性严重,单井产能差异大,气藏类型复杂多样,通过气井详实可靠的试气、试采资料,进一步认识气藏至关重要。根据气田试气、试采实践,阐述了目前徐深气田火山岩气藏气井试采模式,对单井进行了科学系统的试采安排,各试采阶段目的明确,衔接合理,利用该方法进行单井试采,获得的资料能够有效地对单井进行动态评价,为火山岩气藏高效开发提供第一手资料。

    2007年04期 No.122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232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67 ]

采油工程

  • 围岩流变对套管载荷的影响分析

    李进旺;刘文剑;裴建亚;吕秀梅;刘继生;蔡永恩;

    针对由于地层具有流变特性对套管载荷的影响以及由于泥岩浸水等因素造成的地层流变特性改变而对套损产生影响等问题,根据开尔文模型推导了流变地层中套管载荷和地层粘度的关系,从而反映了套管载荷随时间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流变地层岩石力学参数对套管载荷的影响。分析认为地层的粘性不同,其流变程度不同,导致套管达到最大载荷的时间不同。由于泥岩浸水导致岩石弹性模量降低,在相同地应力场作用下会明显加大最终作用在套管上的载荷,从而大大增加了套损的危险性。研究结果揭示了围岩流变导致套管损坏的机理。

    2007年04期 No.122 81-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14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9 ]
  • 地层压力计算模型及其现场应用

    王冬梅;吴广民;

    利用岩石力学分析理论,并结合库仑-摩尔准则和拉伸破坏准则建立了地层三项压力(地层孔隙压力、地层破裂压力和地层坍塌压力)的计算模型,并利用大庆油田英台地区的常规测井资料连续地计算了该地区的地层三项压力。通过地层三项压力剖面分析,针对不同井段地质复杂的实际情况,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技术措施。经现场应用,有效地避免或减少了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提高了开发效果和钻井效率,为该区安全快速钻井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7年04期 No.122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744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66 ]
  • 低成本碱土复合段塞深度调剖技术研究与应用

    任怀丰;

    大庆长垣外围葡萄花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开发阶段,主力油层水淹严重。常规浅调剖技术、措施效果变差、有效期较短。深度调剖技术措施成本较高、投入产出比低,无法规模应用。从大庆油田碱土地貌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低成本碱土复合段塞深度调剖技术的研究思路,通过碱土含砂粒径分析、膨胀率评价和添加剂优选等系列室内实验研究,优选出适合区块控水挖潜的低成本碱土复合段塞深度调剖配方,并开展了室内注入复合段塞工艺优化,评价配方的技术适应性。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2007年04期 No.122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17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1 ]
  • 低渗透油田粘土稳定剂研制

    叶坚;乔丽艳;林森;张韶晖;

    粘土水化膨胀和粘土微粒运移是对油气层损害的重要原因。该文分析了粘土矿物质的存在形态、类型及对油气层的损害,同时对单剂样品进行了室内筛选实验,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适合大庆低渗透油田使用的NT-1002粘土稳定剂,并针对研制的粘土稳定剂进行了室内效果实验。结果表明:NT-1002粘土稳定剂与地层水具有良好的配伍性;使用粘土稳定剂后,岩心破碎率为3.55%,远低于清水的岩心破碎率24.5%;岩心膨胀率为96.95%,能够很好地控制粘土岩心膨胀。

    2007年04期 No.122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695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52 ]

三次采油

  • 聚合物驱剖面返转类型及变化规律

    王冬梅;韩大匡;侯维虹;曹瑞波;武力军;

    聚合物驱过程中的注入剖面变化在注聚初期,其吸水剖面与水驱基本相同,聚合物溶液还是主要进入高渗透层,随着高渗透层渗流阻力的增加,聚合物溶液开始进入低渗透层,注入剖面得到改善。随着低渗透层聚合物溶液的不断进入,其渗流阻力增加,导致其吸水比例逐渐下降,吸水剖面出现返转。其吸水变化类型主要有一次返转型、二次或多次返转型和不返转型。通过对现场实际资料的研究表明:①在注聚过程中,各沉积单元相对吸水量往复变化;②注聚过程中,低渗透层剖面返转时机先于中渗透层;③低渗透层注聚剖面第二次返转时相对吸水量峰值低于第一次返转时的峰值;④高渗透层的厚度比例越大,聚合物调整低渗透层吸水剖面能力越差;⑤聚驱全过程中,高渗透层的累积吸水量仍大于中、低渗透层;⑥绝大多数单元的吸水剖面在吸水指数、含水下降期发生初次返转。另外,相对于一类油层聚合物驱,二类油层具有返转出现时间早于一类油层、返转幅度大于一类油层等特点。

    2007年04期 No.122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385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51 ]
  • 大港油田南部高温高盐油藏污水聚合物驱实验研究

    李道山;周嘉玺;倪方天;张景春;孙香琴;程丽晶;

    系统分析了大港油田南部官80断块注入污水中无机离子、有机成分以及3种细菌的含量。研究了污水活性组分对聚合物氧化降解的机理。针对高温高盐油藏条件,用污水配制聚合物,研究了聚合物溶液的增粘性、粘弹性、剪切性和渗流特性,并开展了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评价出适合官80断块的功能型聚合物驱油体系,在人造岩心上驱油平均提高原油采收率17.3%(OOIP)。

    2007年04期 No.122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352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72 ]
  • 形变悬浮胶体聚合物的实验研究

    胡永军;王宝江;

    形变悬浮胶体聚合物是一种高弹性胶体颗粒,具有溶涨速度快、吸水性强、分散均匀、溶液无色透明的特点。在较低的浓度条件下形成的胶体溶液无游离水,颗粒体积分数大,具有形变压差小、形变能力强的优点。研究表明:形变悬浮胶体聚合物溶液稳定性好、抗剪切性能强。通过在多孔介质中的堆积、形变和运移,能够有效降低高渗透层渗透率,不会对低渗透层造成堵塞,可同时解决层内和层间的矛盾。在聚驱中及聚驱后应用可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

    2007年04期 No.122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2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0 ]
  • 喇嘛甸油田泡沫复合驱油效果室内研究

    高峰;

    多元泡沫复合体系由聚合物、碱、表活剂、天然气组成。喇嘛甸油田聚合物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有50%左右的剩余储量。为进一步提高聚驱后采收率,在喇嘛甸油田开展了聚驱后泡沫复合驱现场试验。在试验中,通过对表活剂种类及浓度的筛选、碱浓度的筛选、聚合物体系对性能的影响以及水质对泡沫体系性能的影响等研究,初步确定了泡沫体系配方。通过室内岩心驱油实验,研究了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气液比、注入速度、注入方式等对泡沫体系聚驱后驱油效果的影响,为矿场试验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与指导。

    2007年04期 No.122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22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69 ]
  • 聚驱中、后期井网加密对聚驱效果影响的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林涛;李宜强;李梅;

    为了研究聚驱中、后期利用井网加密方式改善油层发育和连通较差区块的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的可行性,在室内采用大型平面物理模型开展了聚驱中、后期井网加密物理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聚驱中、后期利用井网加密可以进一步改善聚驱开发效果,且加密时机越早越好。

    2007年04期 No.122 114-116+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3K]
    [下载次数:269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68 ]

地球物理

  • 川东北地区储层流体性质的定性判别

    殷孝梅;彭军;曾汇川;张云峰;刘建锋;

    川东北地区嘉陵江组储层的岩性、物性及孔隙结构复杂,使得流体性质的判别成为测井解释工作中的一大难题。以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解释原理为指导,通过分析电阻率值的分布范围、孔隙度—含水饱和度交会图上点子的分布特征以及P1/2累计频率曲线图上曲线的倾斜程度,对储层流体性质作了定性判别。结合钻井显示情况以及试油结果,认为电阻率绝对值法、孔隙度与含水饱和度交会法以及P1/2正态分布法在本区储层流体性质的定性判别中应用效果较好。

    2007年04期 No.122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277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79 ]
  • 井间微地震监测技术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杜娟;杨树敏;

    井间微地震监测技术的现场应用是通过监测注水过程中产生的微震波,可以确定出水驱前缘位置、优势注水方向、注水波及面积等资料;在水力压裂时,进而还可确定出裂缝分布的方位、长度、高度及地应力方向等地层参数。为油藏工程师进行方案优化、提高整体开发效果和采收率等提供依据。在简要介绍了井间微地震监测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动、静态资料,对微地震法在水驱前缘测试及压裂裂缝监测两方面在大庆油田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场应用证明,井间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油田动态分析及压裂效果评价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07年04期 No.122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55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70 ]
  • 榆林气田低渗透气藏的测井方法

    刘广峰;王建国;何顺利;兰朝利;

    不同类型的低渗透气藏测井评价的重点不尽相同。榆林气田二叠系山西组气藏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岩性气藏。通过对储层"四性"关系的研究认为:岩性是影响储层成岩作用、储集类型和产能的主要因素。同一岩性储层的孔渗关系、孔隙类型和结构、储产能力、电性响应特征趋于一致;随岩性的变化,"四性"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发生变化。由此提出利用测井资料精细研究的技术思路,即在储层"四性"关系精细研究和准确识别岩性的基础上,对于不同的岩性建立不同的参数解释模型。在提取气层识别参数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岩性干扰,采用多参数综合识别气层。对于复杂岩性气藏,该技术思路具有一定通用性。

    2007年04期 No.122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292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99 ]
  • 单井水淹层测井解释系统厚度划分方法研究

    卢艳;刘传平;杨青山;杨景强;

    由于厚度划分工作逻辑繁琐、复杂,测井曲线识别难度大,国内大部分油田的厚度划分工作仍然以人工为主,人工划分厚度速度慢、工作量大、效率低。为了提高解释效率,在研究小波分析理论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套利用一维小波连续变换的方法实现计算机自动划分厚度。利用该方法可以对大庆长垣喇萨杏油田表外厚度、砂岩厚度、有效厚度进行计算机自动划分。通过对3口取心井和30多口调整井的厚度划分对比表明,该方法一次划分厚度层数划准率超过了80%,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07年04期 No.122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06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93 ]
  • 微量物质井间示踪技术在识别油层大孔道中的应用

    史丽华;

    微量物质示踪是较先进的井间示踪技术,技术成熟度高,在大庆油田已经成功应用多个井组。通过对大庆油田一个测试井组的实测分析,对测试的结果进行了较详尽的解释和分析,得到了定量的解释结果,给出了对应井间连通的高渗条带的参数,识别出大孔道的存在及发育状况,对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在示踪剂解释的基础上,对典型井组的开发调整方向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2007年04期 No.122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298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71 ]
  •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气藏勘探新技术

    姜传金;冯肖宇;詹怡捷;张元高;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地区深层发育了大量的火山岩体,特别是营城组一段,火山岩相以多期的爆发相和喷溢相空间相互叠置为主。火山岩天然气藏广泛分布。勘探实践表明:天然气藏的分布受火山机构和区域构造的控制。火山岩储层在火山口附近的爆发相和喷溢相、相对的局部构造高部位和断裂附近地区比较发育。火山岩物性好坏受地层埋深影响不是很大。各个气藏都在不同的海拔高度见到了水层,说明各个气藏边界受火山岩岩性控制。综合分析研究结果,气藏类型为岩性-构造气藏。火山岩勘探难度大,其成熟方法在国内外不多见,可借鉴的方法很少。结合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地区深层营城组一段火山岩气藏钻探过程,阐述了火山岩气藏勘探方法,深化和丰富了火山岩气藏勘探理论,为以后的火山岩气藏勘探提供了研究方法参考。

    2007年04期 No.122 13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下载次数:412 ] |[引用频次:83 ] |[阅读次数:87 ]
  • 微地震压裂监测应在井中进行

    崔荣旺;

    国外经过多年多次试验确立了水力压裂诱生微地震井中监测方法,我国刚开始应用此项技术,而应用比较多的是在地面进行监测。根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典型微地震压裂监测试验成果、井中微地震压裂监测实例及有关的技术试验史料分析认为,微地震压裂监测应在井中进行。同时还进一步分析了地面监测不到高信噪比、高分辨率、高保真度诱生微地震波的原因,并建议引进和发展井中微地震压裂监测技术、地面测斜仪压裂监测技术和电位法水力压裂监测技术。

    2007年04期 No.122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7K]
    [下载次数:642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6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