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蒲万芬;侯帅;沈超;杜代军;刘锐;郭健;徐东晓;
为解决低渗透砂岩气藏特别是存在边底水的气藏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容易产生严重水锁现象的问题,利用表面张力测试、接触角实验、气驱液岩心驱替实验以及核磁共振技术等多种方法,从解水锁剂的优选和解水锁效果评价2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约3倍模拟地层水矿化度条件下,以及在渗透率大于等于2.0×10~(-3)μm~2的岩心中,优选的0.3%(质量分数)配2+模拟地层水的解水锁剂体系仍表现出良好的降低水锁损害的效果;利用核磁共振T2谱测试实验和核磁成像技术对比单一模拟地层水与加入解水锁剂后的驱替效果,结果显示驱替结束后对应的峰面积相较于未加解水锁剂的峰面积明显减小,充分证实了优选的解水锁剂体系在降低水锁损害方面的良好效果。研究成果提供了一种有效优选及评价解水锁剂的方法,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发挥优选的解水锁剂体系的解水锁效果。
2025年02期 v.44;No.228 5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下载次数:40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金贤镐;何金钢;万建荣;郭军辉;刘笑莹;
为了研究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特高含水后期生产气油比在正地饱压差条件下仍急剧上升且远高于原始溶解气油比的现象,利用油/气/水高压物性室内实验研究了溶解气油比和溶解气水比的影响因素,开展了单油层开发生产气油比全生命周期评价矿场试验,通过增加“溶解气水比”参数修正了生产气油比的理论计算公式,利用修正后的理论生产气油比曲线分析并解释了生产气油比在水驱特高含水后期大幅上升和化学驱阶段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并开展了萨中开发区生产气油比变化趋势评价等研究。结果表明:注入水或聚合物溶液能够从饱和气体的原油中获取部分溶解气,实验测得萨中开发区的溶解气水比达到1.952~2.138 cm~3/g;在单油层开发矿场试验阶段,正地饱压差下生产气油比仍随综合含水率的升高而增大,且在化学驱过程中也表现出了相同的变化规律;在实际生产气油比计算时需要考虑油和水中溶解气的共同影响,通过溶解气油比和溶解气水比建立生产气油比与综合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即对生产气油比的理论公式进行修正。因此,在特高含水后期生产气油比的分析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水中的溶解气的影响,才能对开发形势作出更准确的判断。
2025年02期 v.44;No.228 5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1K] [下载次数:2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刘凯新;杜布戈;李杰;董景锋;王斌;王笑涵;彭岩;
玛湖凹陷部分砾岩储层水基压裂后导流能力损失严重,CO_2前置压裂工艺应用潜力巨大,但CO_2前置压裂后支撑剂嵌入行为表征尚不明确。为研究CO_2前置压裂支撑剂嵌入特征及其机理,选取上乌尔禾组砾岩开展支撑剂嵌入实验,表征储层条件下水基和CO_2前置的支撑剂嵌入特征差异,建立数值模型对比导流能力,利用双电层理论分析CO_2前置减轻嵌入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CO_2前置压裂工艺在保证携砂能力的同时,可以减轻黏土水化导致的支撑剂嵌入;与水基压裂相比,CO_2前置深度为[0.15,0.25) mm的嵌入坑的相对频率降低了13%~70%,而前置深度为[0.25,0.4) mm嵌入坑的相对频率降幅达78%,导流能力可提升24%~30%;CO_2前置对低黏土矿物含量试件的作用效果最好,随黏土矿物含量升高效果逐渐减弱;CO_2前置缩短了水-岩接触时间,“毛细捕获”及吸水干燥效应减小了弱结合水膜吸收自由水能力,减弱了黏土水化膨胀,弱化了支撑剂嵌入程度。CO_2前置压裂工艺有助于水敏储层的高效开采。
2025年02期 v.44;No.228 68-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0K] [下载次数:57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罗攀登;张士诚;张雄;牟建业;郑海钱;卢盼盼;
酸压是低渗透碳酸盐岩储层增产改造的主要方式。在高温碳酸盐岩储层中常规酸作用距离短,常使用自生酸提高酸液作用距离,自生酸中的固态延迟酸在油田使用较广,但考虑温度影响固态延迟酸作用规律的模拟与研究较少。针对该问题,首先建立固态延迟酸生酸模型;其次,通过物质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及酸岩反应动力学原理,构建酸压中固态延迟酸作用模型;最后,采用数值求解方法,编制程序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固态延迟酸在无反应条件下生酸浓度可达到纯HCl的11.4%(质量分数),在裂缝中流动、反应条件下,生酸浓度约为纯HCl的6%(质量分数);在近井地带(距井40 m)滤失降温作用导致酸蚀缝宽变化明显;中深部裂缝,有无考虑酸岩反应生热使得酸液温度相差最高40℃;相较于交联酸,固态延迟酸具有缓慢释放、增加活酸作用距离的优势;在典型施工条件组合下,预测固态延迟酸作用距离可达140~180 m。研究成果可为高温碳酸盐岩储层酸压中固态延迟酸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5年02期 v.44;No.228 7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1K] [下载次数:2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田冷;王嘉新;康凯;张雷;王锐;张博;
为探究海上多层合采油藏酸化解堵影响下的水驱差异化动用机理,以渤海湾盆地X油田岩心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配伍性实验、铸体薄片分析和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岩心并联酸化水驱油实验,明确X油田储层结垢类型、垢晶形成机理以及盐酸解堵效果,揭示多层合采水驱油过程中酸化对于不同物性岩心的驱油效率、注入压力、原油赋存特征与动用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层损害的关键因素是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差形成的CaCO3垢,呈颗粒状分布,在孔喉中导致储层物性降低;酸化解堵能改善储层物性,相对高渗的岩心比酸化前驱油效率上升了3.45百分点,但相对低渗的岩心比酸化前驱油效率下降了23.56百分点;酸液与CaCO3垢反应产生气体,在孔隙喉道中流动产生贾敏效应,不仅阻止了部分油滴的运移,而且还“锁死”了已形成的水驱油通道,导致水驱油压力升高,低渗岩心发生二次堵塞,小孔喉中的剩余油大幅度增加。研究成果可为海上多层合采油藏酸化后的水驱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2025年02期 v.44;No.228 89-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7K] [下载次数:17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胡江涛;杨胜来;毕露霏;闫海军;邓惠;王梦雨;李佳峻;李沛耘;刘新月;田乐娆;
准确确定储层物性下限是四川盆地安岳气田灯影组台内碳酸盐岩气藏实现储量准确评估和规模效益开发的重点工作,然而由于该区块目前的岩心分析资料和生产测试资料较少,利用传统物性下限确定方法不能准确地评估出该区块储层物性下限。为此,建立了综合考虑应力敏感性、滑脱效应、阈值压力梯度、气体黏度和压缩因子变化的新型产能模拟法,同时开展了阈值压力梯度、应力敏感系数和滑脱因子测定实验以及原始储层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岩心产能模拟实验,最后利用产量转化准则将岩心流量转化为气井产量,得到了不同边界压力和不同生产压差下的储层渗透率下限。新型产能模拟法计算结果表明:气藏储层的渗透率下限在不同的开发阶段是动态变化的;随着气藏边界压力的下降,储层的渗透率下限不断升高;以储层有效厚度为36 m,气井生产压差为6 MPa为例,评价出安岳气田灯影组四段台内储层经济效益开发的渗透率下限为0.05×10~(-3)μm~2,对于台内区的可动储量评估及后续选区布井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25年02期 v.44;No.228 99-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8K] [下载次数:18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