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子辉;霍秋立;曾花森;张晓畅;范庆华;王雨生;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勘探突破和原位成藏理论的建立,改变了湖相优质烃源岩排油效率高的传统认识,对常规油气资源评价的参数及如何认识松辽盆地坳陷层常规油气资源与页岩油气资源的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松辽盆地古龙页岩大量有机碳、岩石热解、氯仿沥青“A”、镜质体反射率(R_o)、热解气相色谱等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数据及生排烃热模拟实验,进一步明确了古龙页岩地球化学特征、油气资源评价关键参数。结果表明:与国内外页岩相比,古龙页岩具有总有机碳含量(w (TOC))中等、氢指数(I_H)高的特点,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总体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建立了古龙页岩干酪根生烃和镜质体反射率动力学模型,明确了干酪根先生成沥青再生油气的生烃模式,恢复了古地温史和生烃史,揭示晚白垩世明水组末期最高古地温为175℃,生烃转化率达50%以上,进入生油高峰;建立了基于轻烃恢复和重烃校正的排烃效率新模型,揭示随成熟度的增加,排烃效率逐渐增大,当Ro为1.0%~1.2%时进入大量排烃期,最高排烃效率为49.5%左右,晚期由于页岩自封闭效应,排烃效率增加不大;建立了含油量S1测井精细评价方法和页岩油轻烃恢复模型,明确了页岩油空间分布特征,揭示平面上高含油量主要分布在齐家南—古龙凹陷、长垣南和三肇凹陷,纵向上主要分布在青二段底和青一段。研究成果可为松辽盆地古龙地区的下步油气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2025年03期 v.44;No.229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6K] [下载次数:8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0 ] - 赵玉武;潘国辉;彭承文;贺友志;刘宗堡;张云峰;王鸿军;
砂体连通性研究对于明确简单斜坡油气运移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为靶区,采用三维储层随机建模和原油全烃色谱对比技术,对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连通性及其对简单斜坡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期旋回界面对应的湖泛泥岩为单一砂岩输导层有效顶板,高台子油层垂向上划分为S1―S4共4套单一砂岩输导层;砂地比是决定砂体静态连通性的最重要因素,控制砂体静态连通性呈“S”形快速增大,砂体类型和砂体几何参数影响了相同砂地比对应的砂体静态连通性,其结果为一定区间的范围值;动态连通性砂体的砂地比的渗流阈值(C0)高于砂体静态连通性,动态连通性砂体的砂地比的完全连通系数(C)接近砂体静态连通性;油气主要分布在处于砂体动态连通性的砂地比C0和C之间的有利区带。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实例证明建立的砂体连通性评价方法可应用于简单斜坡的区带评价与目标优选。
2025年03期 v.44;No.229 1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8K] [下载次数:29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郭兰;郭顺;丁超;马志武;
为了寻找致密储层的有利砂岩储层类型,利用岩心铸体薄片、X-衍射、高压压汞、扫描电镜、物性等资料,精细划分砂岩储层类型,分析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结合包裹体测试分析,对不同砂岩储层类型的成岩演化与烃类充注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组2段划分为5种砂岩储层类型,其中纯石英砂岩和富石英低塑性岩屑砂岩形成于距今220~190 Ma的第1次油气充注时期,储层孔隙度相对较高,为20.1%~22.9%,有利于烃类充注;储层在早白垩世开始进入致密化窗口,此时烃类大量充注成藏,为边致密化边成藏阶段;在早成岩阶段,高凝灰质杂基石英砂岩、富塑性颗粒岩屑砂岩及碳酸盐致密胶结砂岩已基本被压实,在距今190~100 Ma的烃类大规模成藏的窗口期,孔隙度小于等于4.4%的储层被致密化,不利于烃类充注;不同砂岩类型的成岩过程导致油气充注的选择性与储层含油气的差异性。研究成果可为该区寻找天然气富集的有利砂岩储层提供地质依据。
2025年03期 v.44;No.229 2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7K] [下载次数:37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徐国庆;卢刚臣;吴振东;李廷辉;王文庆;王仁康;
实际勘探中发现油源断层附近某些有利圈闭不产油,需要评判断层相关属性对油气成藏的影响。从断裂带内部结构出发,结合油气输导体系相关理论,分析影响成藏的断层要素,并建立了油源断层成藏潜力影响评价方法。结果表明:油源断层的断距、断层活动速度、距生油层距离、断面形态、断层两侧岩性、圈闭断层相对关系是影响成藏的断层要素,其中断层活动速度、断面形态要素用于评价断裂活动性,圈闭断层相对关系、断层两侧岩性、断距、距生油层距离要素用于评价油气的侧向、垂向运移能力;孔西断层各层断距、断层活动速度、距生油层距离等成藏影响要素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性,断面的曲率和两侧岩性也随深度和位置的变化而不同,从而对成藏有不同影响;将断层要素按不同权重对油源断层于附近圈闭的影响进行评价,综合评价3.5分以上为有利产油圈闭,实际应用中计算结果与实钻结果吻合度达到87.5%。研究成果可为断层对附近圈闭成藏潜力影响提供一种有效的评价体系,从而有效圈定有利成藏区带。
2025年03期 v.44;No.229 3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4K] [下载次数:30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陈孝全;田小彬;师江波;王显东;熊昱杰;王轲;王年梅;张慧君;赵宏伟;钱红杉;
四川盆地合川-潼南地区碳酸盐岩地层中普遍发育高频层序,然而在仅有钻测井资料的情况下准确地开展高频层序划分一直是学界不断探索的难题。选取研究区GS16井,利用Matlab小波分析工具对自然伽马曲线开展小波变换和旋回分析,对上震旦统灯影组四段(灯四段)开展高频层序研究及海平面分析。结果表明,灯四段可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分别发育下部海侵体系域和上部高位体系域,并进一步识别出7个四级层序及13个五级层序,不同层序与小波变换得到的一维曲线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Fischer图解曲线与三级层序界面具有较好的对应性,能近似反映海平面的波动特征,灯四段海水波动较为频繁,且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位条件;等时格架连井对比揭示,灯四段储层发育明显受控于层序,四级层序的高位体系域部位更容易发育有利储层,且具有多期叠置的特征,高频层序控制着优质储层发育的基础,后期表生岩溶则起到关键性改善作用。研究结果对于依据测井资料开展碳酸盐岩储层层序划分具有理论意义,对区内高精度层序格架搭建及有利储层发育位置预测具有实际意义。
2025年03期 v.44;No.229 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0K] [下载次数:5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徐海轩;李江海;
为了搞清松辽盆地巴彦查干地区葡萄花油层油气分布规律,通过研究巴彦查干地区葡萄花油层油源断裂输导部位、青一段(K2qn1)源岩排烃分布区和油源断裂输导时期、青一段源岩排烃期和油气充注时期,得出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与油气分布之间关系。结果表明:巴彦查干地区油源断裂向葡萄花油层输导油气空间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其次为南部地区,目前葡萄花油层油气均分布在油源断裂输导油气空间分布区内;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时间主要为明水组沉积末期,时间相对短且此时期内青一段源岩供油气量有限,油气主要分布在东部高部位,西部构造低部位油气量相对较少。研究成果可为后续巴彦查干地区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2025年03期 v.44;No.229 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7K] [下载次数:14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赵云飞;王福林;王朋;王志新;崔建峰;李洪男;王璐;杨晨;冯程程;王海艳;
目前大庆油田二类油层储量已封存9 603×104 t,为释放这部分储量潜力,减少其对产量的影响,开展了利用水驱井网有效解封二类油层化学驱后储量研究。利用盈亏平衡原理和渗流理论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计算解封各项指标的经济界限公式,有效解决了解封井经济参数与工程参数的关系,量化了解封井的选层标准,绘制了不同油价下不同投入产出比的累计增油量和解封有效厚度图版。结果表明:随着油价增加产出比减小,累计增油量界限、补孔有效厚度界限也随之减小。按照油价为60美元/桶计算,解封井最小的解封补孔厚度为7.47 m,累计增油量下限为186.25 t,投入产出比达到1∶2;通过实际数据验证,日增油量和累计产油量均达到计算下限,实现了对封存层系经济有效开发。研究成果可有效指导解封井界限及解封层位选择,丰富了有关利用水驱井解封化学驱后层位界限的理论方法,对层状砂岩油藏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5年03期 v.44;No.229 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下载次数:10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付青春;黄凯;师磊;
A区块是大庆油田首批上返区块,封堵萨Ⅱ10—萨Ⅲ10层系,二次上返开发萨Ⅱ1-9层系,由于存在封堵失效,开发效果不如首次上返。针对A区块上返后封堵层失效影响开发效果的问题,围绕注入能力、产液能力、采聚质量浓度、见效程度4个方面开展研究。通过研究针对性构建视吸入指数变化幅度、产液指数变化幅度、含水变化幅度、采聚质量浓度变化幅度等封堵失效评价参数,明确了不同封堵失效类型的响应特征;结合采油井见效情况,建立封堵层失效识别图版,应用于A区块317口井,识别准确率达到90.8%。研究成果可有效指导上返区块封堵失效井识别,最大程度减少两驱干扰,保障了聚驱开发效果。
2025年03期 v.44;No.229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米乃哲;乔向阳;李旭芬;吕远;许伟;谢小飞;
针对传统可采储量计算条件苛刻,尤其致密气藏可采储量计算存在工作量大、计算误差大,测试资料不完整的气井不能有效计算的问题。采用人工智能方法计算可采储量,其过程可以看作在气田大数据基础上利用模型、算法与算力为可采储量计算提供产品、服务、应用,将人工智能具有的解决数据模糊问题、高效协调能力、强学习能力和非线性能力的优势用于可采储量计算。将资料完整准确气井计算可采储量作为学习样本;利用气藏地质和动态研究成果初选计算参数,灰色关联遴选最终计算参数;通过人工智能训练学习建立最终参数与可采储量间关系,应用建立的关系完成其他气井可采储量的计算。应用于延安气田Y50井区,单井验证误差范围-1.88%~4.80%,多井累计误差为1.13%。实践表明,应用人工智能方法计算可采储量可以满足工程计算需要,可大幅度提高计算效率,节约人工成本,降低测试费用,无测试资料和资料不完整气井也可完成可采储量的计算。
2025年03期 v.44;No.229 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下载次数:77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刘豇瑜;任登峰;秦世勇;张键;晏楠;刘洋;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碳酸盐岩储层超深、超高温、裂缝孔洞发育,纵向油柱高度大,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酸压改造面临巨大挑战。针对以上难题,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的储层精细评估,提出采用立体酸压改造技术,形成人工裂缝+天然裂缝+溶蚀孔洞于一体的复杂缝洞集合体,实现储层纵横向立体改造。结果表明:通过高低黏液体和远中近井分区溶蚀的液体组合模式,可实现人工裂缝+天然微缝的深度刻蚀;缝洞导向的一体化参数设计方法,设计的施工参数满足缝洞体的动用需求,同时,大油管浅下的完井工艺及配套承压能力达140 MPa的采油井口,保障了大排量立体酸压施工;采用立体酸压改造技术可极大提高超深碳酸盐岩酸压效果,满足断控缝洞型储层纵横向深度改造需求;现场应用表明,改造后平均单井初期产量为260 m3/d,高效支撑了富满油田的勘探开发。碳酸盐岩储层立体酸压技术可极大提高酸压效果,也可为类似储层的改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5年03期 v.44;No.229 7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2K] [下载次数:36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董小龙;王伟;张岩;方越;杨振亚;
为降低纳米颗粒的制备成本,明确纳米颗粒改变碳酸盐岩润湿性的机理,以价格低廉且环保的海洋生物金乌贼为原料,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表面活性剂分散法制备天然CaCO_3纳米颗粒。通过开展接触角测定、静态渗吸和渗流实验,研究了CaCO_3纳米颗粒吸附前后岩石润湿性、渗吸效率、单相油/水和油气两相渗流特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天然CaCO_3纳米颗粒为相对均匀的近球形,平均粒径为31.97~36.00 nm,总孔体积为0.286 cm~3/g,平均孔径为8.53 nm;经纳米流体浸泡后,岩石的润湿性由强亲油(或弱亲水)型液体润湿转化为弱亲油(或憎水)型气体润湿,纳米流体的最佳质量分数为0.06%;当润湿性改变后,岩石的静态吸水量和吸油量大幅降低,降幅分别达69.4%和63.9%;在单相水(油)渗流中,注水和注油压力梯度的最大降幅分别为29.3%和46.5%,在油气两相渗流中,最大含油饱和度增大,残余油饱和度降低,油气两相相对渗透率增大。研究成果可为缓解凝析液堵塞,提高凝析油产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5年03期 v.44;No.229 8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下载次数:16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张超;姚杰;李伟娜;伍藏原;曹烨;吴以臣;王刚;
针对东河油田在改建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前对盖层封闭能力认识不足的问题,借助岩石室内实验与四维地质力学模拟技术,形成了以“毛细管+力学封闭”为主、地质分析为辅的三因素结合评价方法,从不同角度量化了盖层封闭能力。结果表明:盖层毛细管封闭能力主要取决于盖层突破压力与烃柱所受上浮力,而基于实验与解释模型预测盖层最小突破压力为6 MPa,建库区全部充满气体后气柱(高度为120 m)所受上浮力为1.4 MPa,在原始压力达到62 MPa的基础上还需要孔隙压力增量达到4.6 MPa,气体才会突破盖层;水力封闭能力与地应力变化息息相关,孔隙压力的降低使得水平主应力有所下降,但由于最小水平主应力远大于油藏孔隙压力,盖层不会发生张性破坏;孔隙压力降低后盖层的剪切风险有所增加,平均剪切安全指数由初始状态的0.37上升至0.44,但仍小于临界值1.00,力学失稳风险较小。该评价方法既论证了油藏开发以来盖层对气体的有效密封性,又明确了储气库在不同注采周期下的盖层稳定性。
2025年03期 v.44;No.229 93-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5K] [下载次数:40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