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闫伟林;李郑辰;谢鹏;李闯;何红英;刘银凤;
为了满足大庆长垣外围油田厚油层测井细分解释的需要,解决复杂油水层识别和长垣外围厚层细分解释的问题,在对原储层参数解释模型进行补充完善的基础上,建立了深侧向电阻率校正模型,采用了平面分区、纵向分层、储层分类、分层厚的“四分”方式和综合指数、含油特性指数、含水特性指数、孔隙特性指数、油水比指数的“1C4 I”参数油水层精细识别方法,并建立了升平油田葡萄花油层产能预测模型,形成了低饱和度油层复杂储层精细解释配套技术;按照“有夹层细分、物性有差别细分、水淹级别不同(电性不同)细分”的原则,研发了基于GPTLog平台和CIFLog平台的细分层解释软件。实现了复杂油水层有效识别、多井自动细分层,形成了长垣外围油田厚油层测井细分解释配套技术。研究成果实现了长垣外围油田厚油层高效细分解释,同时可为低饱和度油层的精细解释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v.44;No.231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1K]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 丁继伟;杨清山;于志明;殷树军;李金奉;周丹雅;
针对大庆油田开发初期横向及JD-581测井系列存在的基础数据冗余错漏、测井曲线分辨率低、测井项目不完整及部分数据未数字化等瓶颈问题,提出以“数据治理-曲线重构-电极系转换-参数建模”为核心的创新技术体系。通过构建数据治理模块,实现测井曲线及数据库冗余数据的系统清理,推动资料的标准化转化;创新研发“层序约束+高频信息提取”技术重构测井曲线,使声波时差重构曲线相对误差降至2.9%;同时建立梯度电极系-电位电极系转换模型,利用能谱特征优化转换算法。在此基础上,基于岩石物理相分类,细化储层参数模型,结合治理数据进一步修正物性参数规律。实际应用表明,综合处理后的测井解释质量得到显著改善,薄层识别能力提升,渗透率参数解释精度较传统方法提高28.8百分点,系统性解决了老测井数据的低效利用问题,有效提升了曲线数据的可靠性,研究成果可为大庆及同类老油田的高精度油藏描述与剩余油精准挖潜提供可推广的解决方案。
2025年05期 v.44;No.231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赵忠华;王成;初海红;张芝铭;晏丰;刘浩宇;
受实际地震采集条件、地层吸收衰减、偏移算法及计算量等因素影响,偏移后成像道集常出现分辨率低、振幅相对关系不准确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偏移道集的不足,提出了成像域最小二乘照明补偿方法,通过对海森矩阵作“对角化”近似,建立高效对角元计算方法,大幅降低存储及计算量,同时通过引入照明子波,更准确地考虑偏移累加过程,从而直接生成叠前保幅角道集,实现真振幅成像。新方法既考虑了地震波实际传播路径对振幅值的影响,又降低了成像过程中巨大的计算量和存储,实现高效输出,从而得到高保真的角道集和地震成像。应用实例表明:新方法可有效提高叠前道集AVO(振幅随偏移距变化)特征的保幅性,目标层道集AVO特征与正演道集趋势高度一致;与以往成果相比,高保真道集频带平均展宽10 Hz以上,井震匹配相关系数从72%提升至78%。研究成果为叠前反演及储层预测提供了高保真的数据支撑。
2025年05期 v.44;No.231 3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0K]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李红星;司丽;佟洪海;肖建华;王泽东;张金宇;
针对叠后地震数据受叠加的影响,储层预测精度较低,而单一的炮检距向量片(OVT)数据信噪比低,无法应用OVT数据直接进行储层预测的问题,从叠前地震道集数据入手,利用OVT噪声压制、振幅能量补偿技术、小区域叠加等地震处理手段,尽可能压制噪声提高信噪比;同时对小区域叠加的OVT数据进行数学运算及RGB属性融合处理,在提高地震数据信噪比的同时,充分挖掘叠前地震资料中方位各向异性信息,应用处理后的OVT数据开展河道砂体预测。该方法在大庆长垣油田BYEPX区开发调整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基于叠前OVT域地震属性识别厚度大于(等于) 2 m河道砂体的符合率达92.3%,比基于常规地震属性刻画结果提高了7.7百分点。储层描述成果在指导开发调整中见到了良好的效果,研究成果对其他区块的开发调整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2025年05期 v.44;No.231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7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梁宇;徐立恒;黄伟;陈雷;赵明珠;黄勇;
针对油田开发后期,零星薄储层砂体预测精度低、薄层砂体剩余潜力动用情况差的难题,开展了叠前反演薄储层预测技术研究。发展了叠前保真地震道集提频处理技术,辩证分析了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及叠前波形指示反演的适用条件,定量评价了反演方法的识别精度。结果表明:地震频宽提高至6~100 Hz;构建了注水开发后期储层干岩石模型,建立了可定量区分不同厚度砂岩的岩石物理图版;研究区主力砂岩储层具有低纵横波速度比、低纵波阻抗值的特征,随着砂岩厚度的增加,其纵横波速度比及纵波阻抗值逐渐变小;叠前反演对厚度为1~2 m的薄互层砂体识别精度达到81.5%以上,比叠后反演高出10百分点,提高了厚度2m左右薄储层砂体的预测精度。研究成果在大庆长垣及外围多个区块的薄层砂体精细预测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为大庆长垣油田两驱精准挖潜和外围油田增储稳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年05期 v.44;No.231 5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9K]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卢艳;马宏宇;齐云峰;程梦薇;刘宇轩;王雪萍;
特高含水后期地下流体性质越来越复杂,对测井曲线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针对传统解释方法测井曲线利用率低、解释符合率不能满足生产需求、解释效率低的问题,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提出“知识+数据”双驱动的水淹层智能测井评价技术。通过多源数据融合、异常曲线处理、自然电位(V_(sp))泥岩基线构建等技术,形成了大数据分析预处理方法;创新采用专家经验、测井专业知识与数据相融合,通过测井机理指导特征工程,形成多维特征表征技术;优选10余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水淹层识别模型,实现了水淹层智能评价。实际应用表明,新方法在23口密闭取心井中得到验证,储层参数预测精度得到显著提高,孔隙度平均相对误差为5.76%,目前含水饱和度平均绝对误差为7.03%。和以往方法相比储层参数的预测精度显著提高,孔隙度平均相对误差降低了2百分点,目前含水饱和度平均绝对误差降低了1百分点。薄层水淹级别符合率由常规解释方法的70.0%提高到77.1%;厚层水淹级别符合率由常规解释方法的75.0%提高到81.4%。研究成果为射孔及调剖措施提供依据,为剩余油评价及进一步提质提效挖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2025年05期 v.44;No.231 6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9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